新松機器人pose變量
1、工業機器人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工業機器人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新松機器人(300024)、匯川技術(300124)、新時達(002527)和埃斯頓(002747)等;
本文核心數據: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歷程、發展現狀、競爭格局、發展趨勢
行業概況
1、 行業產品特點
工業機器人及成套設備可廣泛地應用于工業各個生產環節,如焊接、機械加工、搬運、裝配、分揀、噴涂等。工業機器人及成套設備的應用不僅能將工人從繁重或有害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解決當前勞動力短缺問題,而且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增強企業整體競爭力。具體來看,工業機器人具有如下優點:
2、 行業產品分類
工業機器人是在工業生產中使用的機器人的總稱,目前世界上工業機器人主要分為四大類:垂直多關節機器人、SCARA 機器人、Delta
機器人和協作機器人,其中前三者也被稱為傳統工業機器人。
行業全球發展現狀: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根據IFR(國際工業機器人聯合會)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測算,2021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安裝量較2020年出現反彈至435000臺,漲幅達13%左右,從而超過2018年的創紀錄水平。其中,北美的安裝量接近43000臺,增長率達17%。歐洲的安裝量達到近73000臺,增長率達8%。亞洲的工業機器人安裝量超過300000臺,同比增加15%,且幾乎所有東南亞市場都將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
根據IFR公布的數據,2013-2018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一直處于穩步上升趨勢,2018年已經達到155億美元,但是在2020年這一趨勢下降到了136億美元。2021年再度迎來反彈,增至145億美元。
從全球工業機器人裝機總量來看,根據IFR最新發布的數據來看,2021年全球裝機量再創新高,達到了48.7萬臺,超過了2018年的水平,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進一步復蘇,中國、日本工業機器人裝機量都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行業發展歷程:行業進入現代發展新階段
世界上第一臺可編程機器人誕生于美國,并于1961年首次運用于工業現場,但當時的機器人只是用于簡單搬運和重復勞動。1973年,日本日立開發出具備動態視覺的機器人,隨后開始搭載微處理器,并廣泛應用于工業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代機器人已經具備決策和運算能力,機器人發展開始進入智能時代。
行業政策背景:利好政策相繼出臺
近兩年來,中國的多項政策推出都對工業機器人行業的發展起到推動、規劃作用,供應鏈的發展逐步進入快車道,工業機器人依托的數字技術、人工智慧能、虛擬現實和三維圖形技術均被寫入各項規劃中,為工業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行業發展概況:行業總體呈現走高態勢
1、 供給分析
目前來看,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仍處于供不應求的階段,企業通過提高生產水平來提高產能是現階段的發展重點。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產量為237068臺,與2019年同期同比增加26.8%。2021年隨著我國率先從疫情中復蘇,工業機器人迎來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雙重利好,產量達366044臺,同比增長達54.4%。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據企查貓數據統計,截至2022年6月,國內工業機器人相關企業數量達到11.4萬家,其中江蘇省聚集的工業機器人廠商最多,達到2.4萬家;其次是廣東省1.9萬余家,位列第二;山東省有1.2萬余家,位居第三。從注冊資本來看,注冊資本在100萬元以下的企業占比19.83%,1000萬元以上的占比24.32%;100-1000萬元占比最大,達到55.85%。
中國工業機器人旺盛的市場需求,同時也帶來了行業過熱的跡象。目前,重點發展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省份有20多個,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區80余個。近五年,工業機器人企業數量從不到400家迅速增至11.4萬余家,多集中于中低級市場,其中2021年共新增注冊企業超4.6萬家。
2、需求分析
自2016年開始,中國工業機器人累計銷量位列世界第一,發展速度史無前例。2019年,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工業機器人總量達到14.05萬臺,較2018年下降8.6%。根據MIR的最新統計,2021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25.6萬臺,同比增長達49.5%,增長勢頭迅猛。
3、 工業機器人行業市場規模
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發展較快,約占全球市場份額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當前,我國生產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級的需求日益凸顯,工業機器人的市場需求依然旺盛,據IFR統計,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額達442.5億人民幣,2021年銷量額達到445.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5%。
行業競爭格局
1、 區域競爭
根據企查貓提供的企業信息,前瞻根據行業標準對工業機器人企業進行了篩選后,從行業區域競爭格局角度分析全國主要區域內工業機器人經營企業數量,可以看出我國工業機器人企業主要聚集在廣東以及江浙滬區域,東南部沿海地帶企業數量有一定的優勢。
2、 企業競爭
由于我國機器人市場仍然以外資品牌為主,例如發那科、愛普生、ABB和安川電機等。國產工業機器人產業比較薄弱,面臨國內如此巨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潛力,仍需一段時間的技術積累才能形成與外資品牌在高端市場中的競爭力。在國內廠商中,市場表現較好的國內廠商分別是埃夫特、埃斯頓、眾為興、廣州啟帆、新松和新時達,相較其他本土廠商,這些廠商起步較早,目前都已具備一定規模和技術實力。從2021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競爭格局來看,發那科、愛普生市場份額在10%左右,ABB、安川達到8%的水平,中國本土廠商的市場份額仍需繼續追趕。
行業發展前景趨勢及預測
1、 行業發展趨勢
在過去10年的發展,中國智能生產、尖端科技實驗室的不斷建成使得工業機器人在我國發展新階段中的重要程度日益提升,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的發展趨勢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未來五年間隨著伺服電機和諧波減速器上的國產替代深入,以及需求端的大幅放量,在工業機器人中低端市場將引來一波強勁增長,在中高端市場中隨著技術突破國產品牌亦將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銷售量預計年增長率將在30%左右并逐年提高;另一方面,隨著中低端市場技術成熟、競爭激烈,預計年平均售價將逐年略有降低,但市場規模仍將保持快速增長。
預計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年行業規模達540億元;2027年行業規模達超過1800億元,2022-2027年間CARG達28.20%。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全球市場規模穩步增長
根據IFR公布的數據,2013-2018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一直處于穩步上升趨勢,2018年已經達到155億美元,但是在2020年這一趨勢下降到了136億美元。2021年再度迎來反彈,增至145億美元。總體來看,全球市場規模將會進入穩步增長的時期。
全球主要區域工業機器人密度分析
據IFR最新統計報告披露,截至目前,全球平均工業機器人密度為126臺/萬人,隨著近年來工業機器人產量的增加,亞洲地區的平均工業機器人密度增長到了每萬人118臺,2014-2019年的復合增長率為18%;歐洲地區的平均工業機器人密度為每萬人114臺,2014-2019年的復合增長率為6%。
根據前瞻初步統計,2021年工業機器人密度最大的是韓國,為每萬人932臺,中國為每萬人276臺。德國和日本裝機密度均排在中國之前。
工業機器人產業資源分布
在機器人領域,目前發展處于前列的國家中,西方國家以美國、德國和法國為代表,亞洲以中國、日本和韓國為代表。前瞻結合IFR發布的《2021年全球機器人報告》中統計,全球機器人企業中歐洲機器人供給商占全球總數49.27%;美洲機器人供給商占全球總數的28.91%;歐美機器人供給商合占全球總數的78.18%。
企業競爭梯隊——“四大家族”獨占鰲頭
從目前中國及全球工業機器人競爭業務規模來看,第一梯隊仍然是被“四大家族”所占據,且企業在工業機器人行業內具有多年沉淀發展,無論在中國還是全球都具有明顯的規模和技術優勢;在第二競爭梯隊中,主要由中國上市企業組成,埃斯頓、拓斯達和綠的諧波等在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垂直延伸領域擁有一定的行業經驗。
具體來看全球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的公司,其母公司所在地均位于歐洲和日本,其中日本的發那科已經于2017年被中國企業美的收購,但是其核心業務競爭力以及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專利仍掌握在發那科企業自身手中。
從技術水平和企業規模來看,歐洲和日本的企業在工業機器人領域仍有著較為明顯的優勢。本土工業機器人廠商想要持續提升自身競爭力,需要持續不斷的在產業鏈縱向延伸上發力。
——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工業機器人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具體如下:
一、工業機器人發展現狀
分析工業機器人鏈
工業機器人的頂部是主要的通信行業(包括還原、控制等),是工業機器人主體,系統生產流的底部是系統的生產系統,添加主要部分的值最高。
根據頭堡研究所的數據,在頂層,控制和減少的成本超過70%,尸體生產環的打撈成本約為20%。這是因為工業機器人的主要操作本質上是由工業機器人系統控制和驅動的,并且技術限制比其他連接更多,因此通信的主要部分的產量更高。
中央河流技術的制造商規模很大,競爭力很強,內部行業生產機器人的成本遠高于國際公司,因此很難盈利。因此,盡管中國有許多較低的系統,但中國在中央河流技術生產中的市場份額通常很小,但它們服務于價格較低的地區。
總體運營分析
1、用戶:下面的Synories總是很豐富。
汽車和電子產品3C的生產是工業機器人使用率最高的兩個行業。但近年來,對工業機器人的新需求有所下降,例如,制造業在2022年低于制造業。
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器人使用的綜合征總是豐富的,在應用行業中,它們表現出較低的永久擴展程度。
現如今,中國自己的機器人市場在食品、塑料和化工產品、非金屬礦產和汽車行業擴大,2022年中國自己的工業機器人繼續增長。
它涵蓋了56個工業類別和171個國家經濟類別,從而釋放了更多的市場應用,例如,湖北華強科技有限公司與新松機器人公司合作完成了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瓶裝丁基橡膠智能工廠的總體布局,新松機器人為一家新能源公司寧時代開發了AGV機器人。
二、工業機器人發展趨勢
小于原始元素
工業機器人使用RV減速和諧波減速,從技術上講,RV通過增加幾個階段來減少運動,具有強大而高的能力,可用于木材和機器人底座等重負載。
限價為500至800歐元,日本納博的制造商,基于技術,諧波減少通過彈性柔輪變化來實現。
它具有小而精確的運動特征。它適用于機器人武器、老鼠、手和其他需要良好操作的部件。限價為1000至5000歐元,日本濱中的生產商RV減速器的制造商與減少諧波的制造商不同。房車減排場景集中在汽車、金屬加工和其他行業,而醫藥、食品和飲料、電動3C和其他裝載機行業的諧波減排。
工業機器人發展現狀及趨勢?該系統的發動機總體上仍由外國公司控制,尤其是頂級市場,主要由西蒙和Pansonic等外國品牌控制。
中國本土贏家繼續使用私人和低價策略,與外國贏家分享市場某些部分的特定競爭優勢。
隨著本地生產商在本地和市場技術方面的發展,本地公司在香港的技術方面進行了開發,這是Sero公司在中國市場上的第四級飛機技術,占10%的市場公司。
整個CR5行業高出15%,公共行業的影響顯而易見(見圖2)。此外,工業機器人、頭部系統也可用于機器、電子工業、鎖定裝置、防控裝置、塑料裝置等行業。
工業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是廣泛用于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具有一定的自動性,可依靠自身的動力能源和控制能力實現各種工業加工制造功能。工業機器人被廣泛應用于電子、物流、化工等各個工業領域之中。
2、新松機器人找人能進去嗎
如果你的文化和才華夠能達到要求,不用找人也可以進去,沒有能力就算找人進去也帶不長因為你不能勝任3、新松機器人股票代碼?
股票代碼為:機器人[300024]4、蛇形仿生機器人的缺點
蛇形仿生機器人的缺點如下。
現有的仿生蛇形機器人具有的缺點和不足主要體現在控制復雜:超冗余自由度和串并聯的結構設計使得實用條件下,上述任意一款仿蛇形機器人需要大量的驅動電機,像哈爾濱工業大學研制的蛇形臂、新松機器人公司及英國OC-robotics公司生產的蛇形臂驅動電機均超過20個。
控制非常困難;臂長受限:多關節串并聯結構設計,需要較多驅動電機,末端驅動電機數量的限制使得多關節蛇形臂長度較短;負載較小:過多的電機需求和電機安裝空間小的約束,使得末端驅動電機選型受到限制,驅動和負載能力較小。
蛇形仿生機器人介紹:
仿蛇形機器人具備較高穿越狹窄環境的能力、并且同時具有極端的環境適應性和關節奇異、關節超限的能力以及足夠大的靈巧操作空間,可以采用環繞等方式工作于非結構化環境,對于狹小空間與多障礙結構環境具有良好適應性。隨著科技的發展,仿生蛇形機器人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5、大數據分析表明:國內主流機器人企業選址時有這些偏好
以下文章來源于園區薈 ,作者陳晨
在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舉辦期間,中國電子學會發布《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86.8億美元,2014年—2019年的平均增長率達到20.9%。報告顯示,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服務機器人需求潛力巨大,特種機器人應用場景范圍顯著擴展。
中國機器人產業飛速發展的背后,是機器人產業鏈企業的爆發式增長。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不完全統計, 截至2018年6月,國內機器人產業鏈相關企業數量達到7544家,但多集中于中低級市場。
這與世界機器人博覽會參展企業的分布特征相似。
參展的100家機器人企業總部涉及全國14個省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安徽、廣東、廣西、河南、湖南、江蘇、山東、浙江、四川、黑龍江、遼寧。
這些企業在區位選擇上基本都集中在我國北至北京,南至廣東的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帶 ,來自中西部地區的參展企業寥寥。當然,這與大眾對高新技術企業的選址期待并無不同—— 與以往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選址偏好不同,以機器人企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是以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為核心訴求,經濟和技術更為發達的東部沿海省市對這些企業有天然的吸引力。
機器人被稱為“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是含玉而生的天之驕子,這個高大上的產業令地方政府趨之若鶩。但機器人企業對生存環境的要求“極度挑剔”,在選址時更看重“門當戶對”。因此,很多內陸偏遠地區,以及發達地區的產業配套薄弱地域,在招商時承諾厚禮頻頻殷勤卻收效甚微。當然, 地方政府對機器人產業的瘋狂迷戀,也催生了一批濫竽充數的機器人企業 ——這些公司不在乎山高路遠地老天荒,只在乎政府的產業補貼,這是他們的盈利之道。
其次,通過上述表格不難看出, 大約80%(79家)的參展企業來自各個城市的產業園區 。這個數據反映出, 產業園區作為我國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的傳統重要載體,在以機器人產業為代表的智能制造時代,仍舊是高新技術企業選址、孵化和成長的首選。
究其原因,與產業園區在政策和資金扶持、營商環境、硬件配套和廠房場地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密不可分。其中,大部分機器人企業將企業落戶在高新區、經開區或 科技 園區等以 科技 導向為主的綜合型產業園區。此外,近年來在工業4.0的大勢下,機器人產業園成為各地政府瘋狂追逐的風口,各地為了爭搶機器人企業落戶,對專業機器人園區建設奉為掌上明珠,一大批機器人產業園區在各地拔地而起。
《2019中國智能制造產業園數據分析報告》對全國的機器人產業園首次做了全面統計。數據顯示,全國的機器人產業園區(包括部分以機器人為主導產業的園區)已經超過一百家,大部分機器人產業園處在沿海經濟帶。其中, 傳統制造高地長三角地區以超過30家機器人產業園的規模,占據了全國機器人產業總量的1/4。
而在京津冀地區和珠三角地區,雖然在機器人產業園的數量上不及長三角地區,但也成為國內機器人產業園的主要聚集區,這一趨勢與100家參展企業區域聚集態勢一致。不過,也呈現了一些不同,這一點會在下文說明。
《2019中國智能制造產業園數據分析報告》的劇透數據表明, 機器人產業園的建設熱潮,已經從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快速蔓延到內陸地區,一些不具備產業基礎配套條件的內陸縣城甚至也建起機器人產業園。 盲目布局的結果,帶來的是招商難的產業空心化——據媒體報道,為了招商,各地在建、籌建的產業園,不約而同地在為入駐企業“畫餅”。有的縣級機器人產業園的入園企業僅有兩三家,卻號稱產值達百億。
2/3企業在三大城市群,機器人產業園不是首選
與機器人園區的分布密度不同的是,在100家參展機器人企業中,珠三角地區和京津冀地區各有30家企業參展(珠三角地區有27家在深圳,老牌一線城市廣州只有1家;京津冀地區有北京29家,天津1家,河北為0),長三角地區則只有21家(上海9家、江蘇8家、浙江4家)企業參展。
三個城市群包攬了全部企業的八成,其中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各占近1/3,長三角地區則稍顯劣勢,只占1/5。東北地區,黑龍江以哈工大機器人集團1家企業參展,遼寧則以新松機器人為代表的3家企業參展。西部地區表現慘淡,四川和廣西各有1家企業參展。
當然,這樣的不同并不能清晰說明某個地區的產業問題,因為展覽會的招商具有隨機性,而各地區的大量機器人企業并沒有入駐到專業的機器人園區,這一點從上面表格中100家企業入駐園區的類型可以看出。
但這也從側面表明,即便在長三角和珠三角這樣的 科技 和制造業高地 ,機器人產業園并沒有成為機器人企業的入園主陣地 。重要原因是,機器人產業園區作為近年來的新生產業體,在運營能力和產業鏈配套能力上尚未成熟。
正如OFweek行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潘偉所言: 機器人屬于高精尖技術領域,企業在發展初期需要大量資金和配套設施支持,產業園的搭建不失為一個有效渠道,但當前機器人產業園已在全國范圍內無序發展,泡沫化嚴重,缺乏合理的頂層設計和系統規劃。
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上述《報告》稱,我國各區域機器人產業發展水平不盡相同, 長三角地區在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中基礎相對最為雄厚,珠三角地區產業逐步發展壯大,中、西部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基礎較為薄弱,但已表現出相當的后發潛力。 報告的論述,與本屆大會的參展企業數量分布特征基本契合。
這里要著重指出的,是京津冀地區。此次參展企業,京津冀地區共有30家,其中北京29家,天津1家,河北為0。盡管北京是全國機器人產業的絕對高地,并有1/4的參展企業來自北京,這也反應了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個尷尬的現實:三地在高精尖產業領域發展明顯失衡, 京津冀機器人產業技術區域間轉移轉化薄弱 。有學者撰文指出, 從區域合作上看,京津冀主要集中在自身區域的合作和面向江蘇、成都、山東等省市的合作,但京津、京冀合作不足,津冀合作乏力,特別是北京技術溢出、京津兩地享受的資源紅利明顯處于劣勢。
反觀長三角地區,盡管只有21家企業參展,但企業分布較為均衡,其中上海9家、江蘇8家、浙江4家。這也符合長三角地區制造業發展的調性,即區域整體制造業基礎雄厚,各城市間產業發展互為協調和補充。目前,長三角地區已經擁有上海、蕪湖、南京、蘇州、常州、徐州等多個機器人產業集聚地區。
在珠三角地區,集中了深圳和廣州兩大一線城市,可謂實力雄厚。但此次參展企業,深圳獨占27家,廣州只有1家參展。
這與中國電子學會的《報告》數據與此不謀而合: 報告顯示,珠三角地區2018年機器人產品銷售總收入達到108.5億元,其中,深圳以67億元的銷售收入居于首位,佛山、廣州和東莞位列其后。
原因在于,深圳在經濟、 科技 和資本的高度優勢為其發展機器人產業提供了絕佳保障,事實上, 深圳在全國已成為機器人產業鏈最為完整的城市,部分核心零部件已經能與海外知名品牌抗衡。 廣州則缺乏大型 科技 企業和初創企業的支持,機器人產品仍以中低端為主,核心部件不完備,人工智能實力相對滯后。 廣州的高校和科研資源較為豐富,但過分重視科研,不重視產業化成為廣州機器人產業相對滯后的重要原因。
城市的這些區域更受機器人企業青睞
從參展企業的城市分布數量來看,北京、深圳和上海位列前三甲。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各個城市特殊地區的參展企業數量較為集中,比如北京的亦莊、上海的浦東新區和深圳的寶安區。
從這些地區的機器人產業發展情況來看,正是這些城市的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點區域。
北京:海淀區和亦莊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北京市機器人企業數量400余家,其中生產制造業企業50余家,全產業收入達到100億元左右。
其中,位于亦莊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形成了明顯的機器人產業集聚態勢,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在經開區投資累計超過千億美元,聚集了智能機器人企業和機構180余家。
海淀區是北京的老牌 科技 高地,全國著名的高校、科研院所主要集中在海淀區。具體說來,該區有30余所高等院校、200多個科研院所、全國四成的兩院院士和數萬科研人員, 清華、北理工、北航、中科院自動化所等國內知名機器人重點科研院所,聚集了仿生機器人與系統、機器感知與智能、機器人伺服與控制系統等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一批新型產業創新載體。 這些資源為該區機器人產業提供了最為重要的智力資源和產業化能力。此外,位于海淀中關村被稱為“中國硅谷”,大量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企業在這里成長。
深圳:南山區和寶安區
《2018年度深圳機器人產業發展白皮書》(征求意見稿)顯示,深圳機器人產業總產值已增長至近1200億元,深圳市機器人企業的數量,從2017年的594家增加到2018年的649家。機器人工業總產值從2017年的1035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1178億元,同比增長率為13.82%,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區域分布上,機器人企業數量最多的是寶安區,占比39%;總產值方面,南山區機器人產業貢獻最大,占比近40%。此外,龍華區、龍崗區和光明新區的機器人產業擴大布局,所占比例大幅提升。
上海:浦東新區
上海已成為國內最大機器人產業集聚區。
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近日指出,上海的機器人市場則占據了全國的42%,占全世界的16%從上海市機器人規劃圖可以看出, 上海機器人產業已經形成了以“3+X”的空進布局。“3”是指嘉定區、寶山區的上海機器人工業園以及浦東新區。“+X”是指多個產業園共同發展。 上海在產業布局方面打造以康橋、金橋為核心的浦東機器人產業集聚區,發展壯大機器人技術研發、制造及系統集成,培育發展以顧村機器人產業園為核心的寶山機器人產業基地,依托骨干企業,在金山、松江、嘉定、閔行等區,培育以機器人及核心功能部件為特色的產業園區。
從布局來看, 浦東和寶山有可能成為國內最重要的機器人產業園區。
企業選址的十大趨勢
《2019-2020企業投資選址圖鑒》調研了北京16區近400家產業園、200多家聯合辦公或雙創空間,總結了企業選址的十大趨勢——
01
企業選址布局下沉
企業選址的下沉主要表現為,企業選址向城市新區、非中心城市的擴散。這一趨勢得益于交通和通信的發展,企業無需將辦公地固定在核心地段或大城市就能接近要素和市場,這使傳統非中心地區的成本優勢超過了效率折損,成為企業選址的新目的地。
02
大企業釋放新需求
2019年,通過內生和外延發展,大型 科技 公司仍在不斷膨脹,帶來新的選址需求,未來還將繼續貢獻富有潛力的市場增長。
03
城市更新空間受到企業青睞
04
共享辦公進入企業選址主流視野
聯合辦公和眾創空間經過5年發展,已形成一定供應規模和用戶基礎。大中型公司也成為共享辦公的重要用戶,這意味著共享辦公已經進入企業選址的主流視野,不過與小規模企業相比,他們通常更加青睞“定制化”的方式。
05
招商引資競爭激烈,明星企業選址的議價空間增大
優質企業在釋放選址需求后,往往會收到多個橄欖枝,豐富的選項帶來了充分的議價空間。但這些獎勵有時候是一把雙刃劍,它通常意味著犧牲一定的商業秘密、兌現一定的產值承諾,企業家們對其風險和收益有不同的評估。
06
更具性價比,網紅城市吸引新興企業目光
東部沿海地區有優質的經濟發展基礎,但是其經營成本的昂貴也讓一些企業不堪重負。中西部城市挖掘自身優勢、積極推進改革、營銷城市形象,并拿出更多誠意吸引新一代年輕人才。重慶的智能產業、貴州的大數據產業、武漢的第二總部、西安的硬 科技 之都、成都的新經濟都展現了企業選址的新流向。
07
智能化水平成為企業選址的新考量
在供需雙方的驅動下,空間的智能化持續向前邁進。隨著5G的發展,智能化水平成為企業選址決策中不可忽略的權重因子,智能化能幫助企業降低場地成本、提升管理水平、增強對年輕一代的人才吸引力。
08
部分企業選址從購買轉向租賃
首先,高能級城市越來越注重產業用地的集約化,為產業用地和產業載體的出讓設置了更高的門檻,同時鼓勵企業長期租賃、先租后讓或者租讓結合。其次,政策對產業用地和用房的流轉管理趨于完善,企業通過圈地以獲取額外收益的難度增大。
09
產業集群受青睞
交易成本、運輸成本、人才招募成本低。企業間的專業化分工協作,能適應迅猛變化的市場需求,獲得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行業內知識、信息在產業集群內的快速傳播,能夠幫助企業作出有效的生產經營決策。政府部門的管理和服務往往更加專業和規范。
10
專業選址機構方興未艾
由于企業選址有低頻、非標、周期長、保密性強的特點,企業選址專業平臺的發展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主流的專業選址機構包含世邦魏理仕、高力國際、戴德梁行、第一太平戴維斯、仲量聯行、好租、選址中國、古川聯合等。
轉載請帶上網址:http://yadikedp.com/posjifive/300194.html
- 上一篇:公司生產pos機需要什么條件
- 下一篇:拉卡拉電簽pos機未激活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