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post機企業
1、上海航海儀器總廠的企業概況
上海航海儀器廠原為私營環球鐵工廠,1954年公私合營后改為上海船用輔機儀表廠。1957年,一機部以該廠為基礎籌建華東船用輔機儀表廠,選定浦東上川路第三工人技術學校作為廠址;次年10月,一機部批準基建設計任務書;同年,上海市機械工業局根據一機部的規劃,確定該廠不搞輔機,以生產船用儀表為主。基建工程于1960年4月開工,1965年12月結束,1966年竣工驗收。至1965年共完成投資510萬元,建筑面積32163平方米,其中新建面積12502平方米。隨著工廠規模的擴大和生產技術的發展,眾多的電羅經、磁羅經、操舵儀等產品廣泛應用于國內外的各類船舶。改革開放后,羅經生產領域與美國SPERRY公司以及聯邦德國C.PLATH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與日本及西歐各國的業務聯系和貿易交往也不斷發展。1988年在上海船舶工業系統率先晉升為國家二級企業。廠區面積70550平方米,建筑面積26800平方米;有各類生產設備400多臺,并配有各種精密測試設備、計量儀器、儀表和電子計算機。主要產品有船用導航儀器、液壓系統及元件、家用電器、輕工機械和不銹鋼廚房設備等5個大類。
上海導航儀器廠在海關浦東工廠和浦東倉庫時期,規模很小,設備簡陋。最早時只有1臺手搖鉆床,2只老虎鉗及幾把銼刀等,動力是用1臺7.5匹馬力的煤油引擎。民國35年添設一批舊設備,有日本式木工機械及2臺老式皮帶車床;民國36~37年間,工廠及倉庫的機器設備共11臺,15噸吊車1臺,40尺木質駁船1艘;1949年9月,工廠與倉庫合并時職工不過100人。1952年開始生產航道航標器材和普航儀表、航海六分儀等產品。隨著生產的發展,工廠的機器設備不斷增加,僅1954年就增添了剪沖兩用機、點焊機、車床等34臺;1957年開始生產轉輪式拖曳式計程儀等,僅金屬切削機床就增加到47臺。
1962年11月,三機部批準導航廠改建設計任務書,生產綱領為年產3型計程儀共150套,其中Ar型計程儀40套、EYPYH型主程儀10套。共投資160萬元;1963年2月,三機部批準調整投資198萬元。改建工程于1963年7月開工,1965年12月竣工驗收。全廠建筑面積16656平方米,其中生產面積8017平方米;設備203臺,其中金屬切削機床150臺,實際完成投資196.75萬元;職工人數515人。1965年10月,交通部、六機部聯合通知,將該廠航標器材生產部分(工人158人、干部37人、機床設備102臺)移交給交通部工廠另行組織生產。截至1985年底,累計完成基本建設投資381萬元,實有建筑面積26462平方米,金屬切削機床142臺,職工人數834人。1988年,與上海航海儀器廠同時晉升為國家二級企業。
上海航測儀器廠的原址在上海雙陽路330號,是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下屬的船舶配套工廠,有職工344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60人,占全廠職工總數的17.4%;固定資產原值340萬元,建筑面積7494平方米。改革開放以來,工廠進行技術改造,引進瑞士的波峰焊設備和英國、日本的無線電綜合測試儀、信號發生器等測試儀器。產品除供國內使用外,并已進入國際市場,銷往新加坡、美國等國家及臺灣地區。
1992年6月,3廠合并成立上海航海儀器總廠。廠址設于浦東金橋出口加工區,工廠技術力量雄厚,各種加工手段齊全,具有精密加工、精密裝配和精密鑄造之優勢。主要船用產品有各類電控羅經、平臺羅經、慣性器件、磁羅經系列產品、操舵儀、機艙自動化設備。同時生產“航誼”牌脫排油煙機、液壓元件、液壓集成控制系統、電子控制設備、飲料及飲用水灌裝機械、波紋管等彈性元件、微型電瓶叉車、無線通訊機與報警機械、不銹鋼用具、家用電度表等。工廠依靠科技進步,發揮技術優勢,先后開發了魚雷組合陀螺、多普勒計程儀、主機遙控等一批高水準、高技術、高可靠性的三高產品。又開發了高級凈水器、健身器材、電子消毒柜等產品。
工廠還引進英國、日本等多項技術,并與國外著名公司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與國內著名高等院校廣泛開展合作。堅持“質量第一,以優取勝”,不斷開拓國內外兩大市場。工廠生產的電控羅經、計程儀、磁羅經、微型電瓶叉車、飲料灌裝壓蓋機、脫排油煙機、無線對講機、船用配電盤及液壓元件等產品已直接或間接遠銷美國、丹麥、澳大利亞、日本、越南、菲律賓、德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工廠控股的中外合資企業——上海索達通訊設備有限公司,采用國外先進技術與設備已形成規模生產,向國內外市場提供先進的通訊設備。主導產品之一DH—Ⅱ電控羅經獲國家優質產品銀質獎章,PL—Ⅲ平臺羅經等14項產品獲國家級科技成果獎;雙30艦炮艇系統設備(航程ⅡA計程儀);“航誼”脫排油煙機等30多項產品獲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與三等獎。1994年工廠被中國質量管理協會評為中國“用戶滿意”企業。工廠還連續4次(8年)被上海市命名為市文明單位。
1995年底,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確定,航儀總廠作為船用電子儀表發展的龍頭企業,通過政府間貸款加速該廠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先進的加工與檢測設備,盡快建成船舶導航和機艙自動化產品研制、生產和出口基地。
2、上海三一重工和中集哪個好
中集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商業集裝箱制造企業,在國內外集裝箱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業務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廣泛的行業客戶群體、品牌聲譽和服務網絡。上海三一重工是一家擁有豐富資源、技術和創新能力的國際化工程機械制造企業,擁有鈑金機、折彎機、壓力機、折彎機、激光切割機等多系列高端機床,產品覆蓋汽車、船舶、電力、礦山等行業。雙方都在自身領域擁有優勢,哪家好取決于實際應用場景。如果您是采購集裝箱配件,制造商,建議您選擇中集公司;如果您需要采購高端機床,建議您選擇上海三一重工。 上海三一重工好,展開全部中國4大機械裝備生廠商分別是三一重工 中聯重科 柳工 徐工三一重工很優秀 就是市值已經1000億 中短期很難看到太大的漲幅中聯重科盤子和三一重工相當,但是市值只有三一的一半。 三一重工和中級集都是很好的企業,發展前景很好,如果到這些企業工作需要努力,如果怕累肯定干不好
3、上海松碩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怎么樣?
上海松碩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是2011-11-14在上海市金山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于上海市金山區金山衛鎮海虹路189號1幢3F-443室。
上海松碩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10116585279261G,企業法人王雅男,目前企業處于開業狀態。
上海松碩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機械設備,壓縮機及配件,機電設備及配件,化工原料及產品(除危險化學品、監控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易制毒化學品),電子產品,五金交電銷售,從事“機電、電子”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 【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上海市,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621729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1000萬 和 1000-5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4824家。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于一般。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上海松碩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4、上海有為打包機機械廠地址
上海有為打包機機械廠位于上海市松江區葉榭鎮葉榭路8號,是一家專業從事包裝機械設備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的企業。該廠擁有一支專業的技術研發團隊,擁有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完善的檢測設備,秉承“質量第一,客戶至上”的經營理念,以滿足客戶的需求為己任,竭誠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上海有為打包機機械廠地址是上海市寶山區蕰川公路5411號。上海寶山有為建筑機械廠是一家經國家相關部門批準注冊的企業。上海寶山有為建筑機械廠自1997年成立以來,憑著良好的信用、優良的服務與多家企業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主營:液壓打包機。5、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詳細資料大全
上海是中國大陸同時擁有兩個民用國際機場的城市。一座是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一座是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分別位于城市的東西兩側。為了適應“一市兩場”的上海空港運行新格局,1998年5月28日,經上海市人民 *** 批準,組建了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統一經營管理上海浦東和虹橋兩大國際機場。 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機場建設、施工、運營管理和與國內外航空運輸有關的地面服務,國內貿易(除專項規定),對國內外航空運輸業的投資及技術合作、咨詢服務,與機場建設相關的土地及房地產綜合開發利用,賓館,實業投資。
基本介紹 公司名稱 :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 總部地點 :上海 成立時間 :1998年5月28日 經營范圍 :機場管理 公司性質 :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戰略規劃,建設時間,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擴建工程,一體化,第二航站樓,第三跑道,五大中心,虹橋機場,總體規劃,擴建工程,綜合樞紐,相關新聞, 簡介 上海是中國重要的門戶口岸,連線世界的橋梁紐帶,也是中國大陸首座同時擁有兩個國際機場的城市,浦東國際機場和虹橋國際機場分別位于城市的東西兩側。為了適應“一市兩場”的上海空港運行新格局,1998年5月28日,經上海市人民 *** 批準,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組建成立,統一經營管理浦東和虹橋兩大國際機場。 近年來,在民航局和上海市委、市 *** 的領導和關心下,上海機場集團緊緊圍繞推進上海航空樞紐建設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兩大戰略目標,樹立“超越航空,超越上海”的全局觀念,堅持“戰略規劃引領企業發展”的科學發展思路,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在安全服務效益和建設改革發展等各方面取得新的業績。 自2009年起,上海機場集團公司聯手香港機管局成立了滬港機場合資公司,并引入香港機場的先進管理理念,全面對標香港機場的服務管理水平,在服務管理、商業經營管理等方面注重引進香港機場專業化做法,推動了虹橋機場的服務創新和服務質量提升。 2009年,上海兩大機場共保障飛機起降47.69萬架次,實現旅客吞吐量5699.96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98.25萬噸,浦東機場貨運量保持全球機場第三位。截至2009年底,有74家中外航空公司開通了上海的定期航班,與上海通航的國內外城市達到183個。虹橋機場實現了自獨立運行以來的第22個安全年,浦東機場自開航以來保持了年年安全。 目前,上海機場集團正加快軟硬體建設,以進一步適應航空樞紐運營的要求。在2008年3月投入運營的浦東機場第二航站樓的設計建設中,強化了“滿足基地航空公司及其聯盟中樞運作的需要”和“以人為本,最大限度方便旅客”的理念。2010年3月,作為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主體工程,包括第二航站樓和第二跑道在內的虹橋機場擴建工程率先投入使用,一個世界級的綜合交通樞紐雄姿初現。至此,上海已成為國內首個擁有兩個機場四個航站樓五條跑道的城市,兩大機場將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提供一流的航空服務保障。DHL與UPS的相繼落戶,使浦東機場成為全球首家同時擁有兩個國際轉運中心的機場,為上海率先確立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地位創造了條件。 《上海航空樞紐戰略規劃》將上海機場定位于集本地運量集散樞紐功能、門戶樞紐功能、國內和國際中轉樞紐功能為一體的大型復合樞紐,在國家民航總局和上海市委市 *** 的統一領導下,我們正聯手有關部門和業務伙伴全面推進這一國家戰略的實施。世界級樞紐,人性化機場,這就是上海機場集團正在努力建設的現在和未來。 戰略規劃 上海航空樞紐戰略規劃 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地圖 我們地處亞洲、歐洲和北美大三角航線的端點,直接服務區是中國目前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模最大、最具有發展潛力的長三角地區,兩小時飛行圈覆蓋中國93%的GDP產出地、54%的國土資源和90%的人口以及日本、韓國的大部分地區。 構建完善的國內國際航線網路,成為連線世界各地與中國的空中門戶,建成亞太地區的核心樞紐,最終成為世界航空網路的重要節點。 這就是上海機場正在建設的未來。 建設時間 第一階段 準備和起步 階段目標:打好樞紐建設基礎 實現標志:包括浦東機場二期工程基本建成,浦東、虹橋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5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310萬噸,基本確立國際貨運樞紐地位。 第二階段 調整和提高 階段目標:基本建成上海航空樞紐 實現標志:包括浦東機場二期工程設施全面投入運營,虹橋機場改造擴建工程基本完成,兩場客、貨吞吐量分別達到8400萬人次和500萬噸左右,力爭建成亞洲最大的貨運樞紐。 第三階段 成熟和擴展 階段目標:全面確立上海航空樞紐地位 實現標志:包括客貨吞吐量在亞太地區排名前列,分別達到1.1億人次和700萬噸;浦東機場建成四條跑道,空中交通管制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以上海為中心的樞紐航線網路成熟,通航點數量和航班周頻超過世界樞紐機場的平均水平。 擴建工程 包括第二航站樓、第三條跑道和西貨運區在內的浦東國際機場擴建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浦東國際機場年旅客保障能力達到60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能力420萬噸。 浦東國際機場擴建工程于2005年12月全面開工。作為工程重要組成部分的第二航站樓風格主題被命名為“地”,與第一航站樓的“天”形成鮮明的對比。所謂“地”,就是要讓旅客踏進T2航站樓,就感受到大地的平凡、質樸和無比渾厚。這一切的變化來自“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在第二航站樓等擴建工程的設計建設中,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強化了“滿足基地航空公司及其聯盟中樞運作的需要”和“以人為本,最大限度方便旅客”的設計理念。無論是在流程設計、設施布局、環境,甚至地面交通的換乘等諸方面,都要充分體現樞紐運營的需要和人性化的要求。 旅客中轉過境快速便捷 T2航站樓采用三層式航站樓結構,方便旅客中轉。T2航站樓自上而下分為國際出發層(13.6M)、國際到達層(8.4M)和國內出發到達混流層(4.2M)等三個旅客活動層。 這種“三層式航站樓結構”能夠更好地適應航空公司的中樞運作;能夠更好地適應上海國際與國內間中轉旅客比例較大的特點以及國際國內航班波在時間上錯開的特點,最好地利用可轉換機位,最大限度地提高近機位的使用效率。在T2中運行的航空公司的各種中轉、過境旅客均在航站樓的中央部位完成,非常便捷。T2航站樓首次設計了國內出發到達“混流層”(4.2M),使得國內出發與到達旅客在同一層面上,方便了旅客的中轉,有利于國內樞紐的形成。 由于主樓集中在北區,樓與樓間距不超過500米,旅客辦票和行李處理設施集中,便于航空公司分配和靈活使用??紤]到實際運行中基地航空公司及其聯盟一般都集中在同一樓內開展中樞運作,因此,大部分旅客的中轉時間將大大小于中樞運作最短時間要求。 目前,浦東機場日均起降航班達800架次左右,航班量已占到整個上海機場的六成左右。通航浦東機場的中外航空公司已達60家左右,航線覆蓋90多個國際(地區)城市、60多個國內城市。2010年浦東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4057萬人次,比上年猛增27.1%,穩居全國第三大航空港,與廣州白云機場的4097萬人次僅有40萬的差距。其中貨郵吞吐量更是達到323萬噸,穩居全國第一,比上年增長26.9%。 一體化 按照形成“一體化航站樓”的理念,在T1和T2兩個航站樓之間建設了一個“一體化交通中心”。中心內設定了軌道交通、磁浮、長途汽車、公車、計程車站點,以及停車庫、候車室等交通功能,還設計了大量的無行李值機柜臺以及商業設施。 一體化交通中心的設計很好地避免了集中式航站樓所帶來的陸側車道邊不夠的問題,通過將所有到達社會車輛的車道邊移至停車庫內,將所有公共運輸設計在軌道交通車站的兩側,將計程車、大客車、貴賓車設計在緊靠航站樓的到達車道邊上,將所有出發層的公車、計程車設計在出發車道邊,方便旅客換乘。 另外,設計者將通常安排在零米層的到達層放在了6M層。這樣,旅客可以平緩地進入一體化交通中心,然后進入各人應去的車道邊,實現人車分流。 第二航站樓 位于第一航站樓東側,建筑面積48萬平方米,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強化了“滿足基地航空公司及其聯盟中樞運作的需要”和“以人為本,最大限度方便旅客”的設計理念。 第三跑道 位于第一跑道西側,長3400米、寬60米,4F級,可滿足A380等未來大型飛機的起降要求。 西貨運區 西貨運區總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建成后將與其周邊16.8平方公里的物流園區一并成為基地航空公司以及國際物流巨頭的轉運中心。屆時將與洋山深水港遙相呼應,形成與世界各地相連線的海陸空物流聯運通道。 五大中心 根據浦東機場多跑道、多航站樓的運行新模式,從管理世界級樞紐機場的目標出發,將對擴建后的浦東機場按照功能、范圍、地域及專業進行集中監控和統一協調,形成機場運行中心(AOC)、航站樓運行中心(TOC)、交通管理中心(TMC)、市政設施管理中心(UMC)和公安指揮中心(PCC)五個運行管理中心,將有效提升浦東機場的管理效率和資源效用,確保樞紐運營。 虹橋機場 總體規劃 虹橋機場總體規劃為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會,完善上海航空樞紐服務長三角和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我們正抓緊啟動包括第二候機樓和第二跑道在內的虹橋機場擴建工程,一座巨型綜合交通樞紐也有望在上海世博會前后落成。 擴建工程 虹橋機場擴建工程按照滿足2015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萬噸的能力設計建設,主要包括在現有跑道西側新建一條長3300米、寬60米的4E級近距離平行跑道、一座25萬平方米的航站樓,以及配套設施等。 綜合樞紐 根據上海城市交通規劃,一個集高速鐵路、城際和城市軌道交通、公共汽車、計程車等交通方式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將與西擴后的虹橋機場新航站樓相連線。除水路外,旅客可以“上天入地”,方便地換乘到其他各種交通工具。預計工程將在2009 年底初步形成規模,并在2010 年上海世博會期間相繼投入使用。由此,將極大方便長三角區域尤其是江浙兩省旅客、貨物進出上海兩場。 相關新聞 2018年8月,據上海市紀委監委訊息: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副書記吳建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上海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轉載請帶上網址:http://yadikedp.com/posjitwo/85085.html
- 上一篇:pos機丟了有事沒
- 下一篇:pos機預授權暫不支持該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