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食堂刷卡機怎么充錢的
網上關于學校食堂刷卡機怎么充錢的的刷卡知識比較多,也有關于學校食堂刷卡機怎么充錢的的問題,今天第一pos網(yadikedp.com)為大家整理刷卡常見知識,未來的我們終成一代卡神。
本文目錄一覽:
學校食堂刷卡機怎么充錢的
近年來,隨著智慧校園建設的不斷深入,很多高校逐漸將焦點轉移到食堂的智慧化建設上來。針對食堂排隊高峰期擁堵、就餐效率低、食物浪費多等問題,復旦大學食堂引入了自助取餐、自助稱重、半份菜等新模式。
本文對自助稱重模式進行了探索,實現了一套自助稱重系統應用,并在復旦大學楓林校區食堂進行試點實踐。
經過實踐驗證,減重法自助稱重系統能夠提升每臺收銀設備服務的用戶數量,降低工作人員人數需求,有效減少就餐高峰期排隊時長,師生可自主按需取餐,就餐費用明顯降低,單次用餐菜品也得到豐富。
由此可見,減重法自助稱重系統在實現了食堂運營降本增效的同時,有效提升了師生用餐幸福感。
復旦大學楓林校區
校園就餐服務現狀傳統就餐服務模式
目前食堂線下就餐服務的傳統模式主要分為窗口點餐模式和自助取餐模式。
在窗口點餐模式中,師生需與窗口工作人員交互,并由工作人員進行菜品配餐,用戶根據菜品、份數及單價進行支付,隨后取餐食用。窗口排隊效率會受到窗口菜品擺放位置、工作人員效率、師生支付效率等多重影響。此外,單份菜品份量受窗口工作人員經驗和盛飯器具影響,容易因食物分配不合理而導致浪費。
在自助取餐模式中,工作人員預先按份配餐,將菜品裝入特定容器,用戶從窗口取餐放入自己的餐盤,在取餐終點處設置收銀機,可通過人工點選菜品,也可通過攝像頭識別菜品,還可通過RFID讀取菜盤RFID標簽識別菜品。最后進行賬單計算,用戶確認賬單并刷卡/刷碼付費,付費完成后即可離場用餐。
整個過程中,窗口需安排多名配餐人員,自助收銀機也需安排巡視人員,以減少逃單等異常情況;另外,雖然自助取餐模式能夠減少窗口點餐模式中師生和工作人員交互的時間,但在最終環節依然需要用戶現場確認并刷卡/刷碼以完成結算等動作,因此在交易效率及人員成本方面仍存在可優化空間。
當前已有部分高校和企業進行了自助稱重模式的嘗試,主要分為取餐結束后天平稱重、取餐時餐盤稱重等模式。
前者需用戶自行取餐,在收銀處對菜品統一稱重計量,菜品全局或者分片區定價統一,稱重時總體稱量或者按照葷素分區進行分別稱量累積計費。
后者也稱為加重式稱重,用戶夾取菜品放入自己的餐盤中,稱重設備稱取取餐盤的重量,并計入用戶用餐消費清單中。
經過筆者文獻調研與現場考察,雖然當前已應用的自助稱重點餐模式能夠減少餐飲浪費,但是在排隊效率方面仍存在很大優化空間。
那么,優化自助稱重模式及相關業務流程,設計一套適用于復旦大學餐飲的服務體系,進而提升師生就餐體驗,未來向兄弟院校推廣,是十分有意義的工作。
復旦大學智慧點餐平臺
早在2014年,復旦大學基于校園一卡通系統,對校園智慧點餐平臺進行了探索。復旦大學智慧點餐平臺于2017年投入使用,隨后在各校區進行全面推廣。目前,已形成如圖1所示的架構體系。
圖1 復旦大學智慧點餐系統架構
智慧點餐平臺目前主要支持的場景包括窗口點餐、自助取餐以及線上預約點餐等。智慧點餐系統的關鍵功能包括校園卡賬戶體系提供的用戶身份識別服務與支付服務,以及點餐平臺提供的線下與線上點餐服務。其中線下點餐服務需要線下菜品點選識別能力、線下結算能力、身份識讀終端的支持。
智慧點餐平臺服務的主要場景可以抽象為線上點餐與線下點餐,線下點餐的過程可以抽象為菜品取用、菜品識別、支付等三個環節。其中,智慧點餐平臺的關鍵功能與節點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智慧點餐平臺關鍵功能與節點模型
本文研究的自助稱重模式,主要是對傳統線下點餐中菜品取用、菜品識別、支付等三個環節進行的改進。
通過分析線下點餐場景服務可以發現,線下點餐的菜品點選識別可以抽象為人工識別和自動識別兩大類,前者主要通過人工方式進行點餐與結算,后者則通過餐盤識別、菜品識別、自助稱重等多種方式進行自動化的菜品識別與結算。
結算后的支付服務由點餐平臺調用公共的支付能力服務層提供,目前復旦大學已支持包括卡支付、碼支付、NFC支付、刷臉支付、后臺代扣、線上支付等多種類型的支付方式。
基于前期良好的可拓展性設計,目前可以在已有的智慧點餐系統基礎上進行功能拓展,實現新增的自助稱重場景支持以及相關的系統應用承載。
自助稱重模式優化設計與改造
基于前述分析,通過自助稱重系統的部署,預計能夠減少食堂就餐交互環節,實現用戶按需取用。因此,需基于原有智慧點餐平臺,設計一套自助稱重應用系統,通過優化就餐流程、增加/改造硬件設備與優化前置系統,來實現自助稱重在校園場景中的應用。
1.就餐流程設計
與窗口點餐模式相比,自助取餐模式已經有諸多改進,但是排隊效率的解決仍需更好的方案。筆者參考地鐵公司先乘后付的理念,設計自助稱重的就餐流程,將原來需要用戶進行支付確認的過程調整為餐前用戶綁定身份、餐后后臺自動扣款的模式。
在自助稱重模式中,就餐師生無需與工作人員交互即可完成取餐食用,其中的核心步驟在用戶取餐前即進行了餐盤與個人身份的綁定,在取餐過程中按需取用,其取用的部分即計入用戶賬單,在用戶離開點餐區域后系統自動(最后一次取餐的15分鐘后)為其進行結算,并進行后臺代扣。
此模式完全實現了無人值守,減少了原本的打菜、按份配餐、復雜結算等環節,極大地減少了后勤人力投入,提升了師生就餐效率。
2.系統平臺升級
為更好地支持新自助稱重服務,需要增加自助稱重前置應用平臺,并為其改造支付服務,在一卡通管理平臺中增加后臺代扣功能;同時,在點餐管理平臺中增加營養分析、對賬報表等功能,以適應業務部門的需求。經升級后的新智慧點餐平臺總體架構,如圖3所示。
圖3 新智慧點餐系統結構圖(含自助稱重點餐場景)
3.稱重硬件改造
常見的三種不同自助稱重點餐原理對比,如表1所示。
表1 自助稱重技術方案對比
基于前述對比分析,減重式自助稱重能進一步減少工作人員干預,簡化點餐步驟,提升就餐效率。因此,筆者在實踐中進行了布菲爐改造,為其增加減重式稱重模塊,實現菜品重量變化感知,即通過盛菜容器的重量變化來確定用戶取用菜品的份量。此法相對感知精度較高,并且能夠聯動后臺提供菜品更換等增值功能。
系統應用部署
整套自助稱重點餐應用部署,如圖4所示。
圖4 自助稱重應用系統部署拓撲
圖4中的餐盤綁定設備允許用戶將含有RFID標簽的餐盤與用戶后臺賬戶進行綁定,后續稱重記賬與后臺扣款操作均以此綁定行為為依據。
稱重設備與菜品所在的布菲爐對應,當爐中菜品被取用后,即進行重量變化測量,并通過點餐平臺對餐盤已綁定賬戶進行記賬操作。
用戶可選擇餐盤解綁即結算,也可選擇在最后一次取餐后15分鐘時由系統自動結算。相關結算操作由智慧點餐平臺向一卡通平臺發起賬戶代扣操作,新智慧點餐系統除增加自助稱重應用外,還通過一卡通平臺的支付服務實現了更多支付方式的接入。
實踐效果與未來展望系統實現后,筆者團隊在楓林校區教工食堂進行試點工作,經驗證,三種不同點餐模式對比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的點餐模式對比圖
按份售賣的窗口數據因受很多因素影響,存在一定量的錯誤菜品記錄,例如點選成同價的其他菜品。與之相比,自助稱重模式就餐數據中的菜品重量信息更精準,能夠為后續營養學分析提供基礎素材。
我們取自助稱重試點餐廳2021年9月6日至15日間就餐數據,包括交易流水明細40000余條,涉及用戶7416人。對比相關用戶在2021年8月29日至9月4日之間,即自助稱重系統試點上線之前的消費數據可知,在用餐高峰期(中午11:15至12:00),傳統模式下每個窗口可接待70名用戶,自助稱重模式中,每臺自助稱重設備可接待90名用戶,有效提升了就餐效率。傳統模式的每個窗口需配備一位工作人員,自助稱重模式卻實現了零人員值守。
經分析數據可知,自助稱重模式下的用戶點餐菜品品類明顯多于窗口點餐模式,前者用戶平均點餐菜品數為6個(含米飯等主食),甚至不少用戶嘗試了全部菜品,后者用戶平均點餐菜品數為4個。用戶平均就餐時間相比之前減少了3分鐘。
此外,通過對相同用戶在不同模式下的用餐行為進行對比分析,去除食堂補貼影響,用戶平均餐飲費用下降約20%,對應食物重量下降約15%,因此也可初步認為自助稱重模式的按需取用能夠減少食物浪費。
復旦大學自助稱重系統,提升了師生就餐效率與體驗,減少了食物浪費。自助稱重模式積累的數據更精準,可進行持續分析,并形成決策反哺,希望通過恰當的技術與管理手段,最終實現按需按量備餐、取餐,進一步提升食堂服務水平。
此外,將來基于智慧校園的多維度數據,以及云計算提供的數據算力,自助稱重系統還能為餐飲服務者提供健康營養、餐飲口味、精細化運營等方面的支持。
來源:中國教育網絡
編輯:CCLE教育后勤展
以上就是關于學校食堂刷卡機怎么充錢的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學校食堂刷卡機怎么充錢的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轉載請帶上網址:http://yadikedp.com/shuakatwo/242112.html
- 上一篇:銀行的刷卡機需要手續費
- 下一篇:刷卡機每天工作時間